润园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Categories
    • Recent
    • Tags
    • Popular
    • Users
    • Groups

    《第一财经周刊》数年前特写:一个中国学子在华尔街度过初级分析师的两年

    普适话题
    故事分享
    1
    1
    4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W
      weiwang8964 last edited by weiwang8964

      【转发】推特徐老猫

      《第一财经周刊》数年前写过篇特写:一个中国学子是如何在华尔街度过初级分析师的两年炼狱。

      华尔街奉行“升职或离开”(Up or out)的文化,要打开上升通道赚更多钱,就得玩命。

      作为散户,有必要体会下那些高端写字楼里的对手是怎么拼的。
      这里分享部分简化后的内容。

      自3年前来华尔街,任摩根大通(J. P. Morgan)初级分析师的 Henry Jiang 从未离开这里。他熟悉大多数餐厅酒吧,楼宇间如何穿梭更快,甚至知道到哪家星巴克等待时间更短。

      多数工作日,他7点起床,边吃早餐边浏览电子版《华尔街日报》。假如纳斯达克重挫,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机会。

      他租的公寓离办公室步行只20分钟。

      到处都是“早起的鸟”,大家赶着参加晨会。街道上西装革履的职业人士行色匆匆,随时可以听到充满数字的对话。

      他曾打算搬到和曼哈顿对岸的新泽西,同样的租金,房子会更开阔。但每天会多花半小时通勤,最终他还是放弃了。

      公司里那些高阶管理人员,则大多住在康涅狄格州。他们乘坐Metro North Train,直达中城的中央车站。出车站后,3分钟就可到达办公室。

      虽然距离远,但便利得像是公司和家两点之间的摆渡车。他也不知道,这会不会就是他未来的生活。

      Jiang 是杜克大学高材生,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。

      最初,他打算做律师,但觉得律师终究还是乙方,为何不直接成为甲方,进投行和别的金融机构呢?

      经过一系列申请和面试,他幸运获得了摩根大通的暑期实习机会,随后顺利获得转正。

      作为初级分析员,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、整理和分析财务数据。

      如果遇到几个上司同时分配工作,他就不得不做到夜里两三点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电脑在不同程序之间切换。

      “你不能去控制这些时间,感觉生活不属于自己。”

      下午7点后,员工可以在公司获得一顿免费晚餐。

      免费晚餐意味着人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继续工作,公司会提供洗衣、照顾孩子等各类服务。

      在精神不振的下午,则会有各种免费的咖啡因和餐食,大多数投行大楼内还设有健身房。

     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,变得越来越模糊。

      这种崇尚“过度工作”的文化中,人们将加班内化为正常现象。工作就像是一种宗教。

      无日无夜待在办公室,成了加入“华尔街俱乐部”的前提,是整套系统运转的必要法则。

      对 Jiang 来讲,最长的工作记录是一周超过130个小时。

      整整一周,难分日夜,他基本每天早晨8点进到办公室,凌晨6点离开,回家冲个澡,再回到这幢大楼内。

      如果一个银行需要说服客户决定一项投资,需要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,很多数据来自 FactSet、Bloomberg等订阅服务,最终要呈现为一个pitch book。

      提交报告前,工作时间可能无限加长。

      分析师之上的Associate、副总裁、董事总经理都可以随时提出意见。比如董事总经理可能在凌晨3点的时候写邮件来,希望75页上的图是柱状图而不是饼状图。

      这就是个结果至上的环境,它只会让你做多而非做少。

      毫无疑问,进入华尔街写字楼的每个人压力都很大。

      为了专注而且长时间工作,一些分析师会服用莫达芬尼(Modafinil)这样的药物。

      由于分析师很久不见日光,体检时常会被诊断为“维生素D缺乏”。

      对健康的牺牲,是高风险游戏中的赌注,也是一场炼狱。

      但是在投行拥有两年炼狱般的经历,对那些向往商务舱、牛排大餐的年轻人,仍具有无限的吸引力。

      工作面试在每年春天特别活跃,那时奖金发放已经确定好了。

      此时投行内就会出现很多“预约牙科医生”或是“家里有急事”的说法,一些分析师借此出去面试新工作。

      下一步是私募或对冲基金,预示着更好的职业前景,收入也会高很多。
      (注:近年来投行初级分析员年薪已到15-20万。)

      Jiang 在摩根大通度过了两年初级分析师工作之后,顺利拿到一家私募基金的offer,头衔升到associate。

      这意味着很多的出差,更大的责任,但有着更好的待遇。而且每天工作时间再也不用那么长。

      Jiang 感慨,“虽然收获了很多经验和朋友,但这真是漫长的两年。”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Moved from 博客 by  W ww9rivers 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
      信息分享5 大学申请2 故事分享2 留学美国2 学英语1 美国生活1 润园公告1 寻求帮助0
      Powered by NodeBB | Contributors